刚下飞机就被穿旗袍的上海奶奶喊"小朋友",这画风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!说好的高冷都市呢?怎么连问路都能精确到步数,买个蝴蝶酥比选对象还认真?
在重庆老家,结婚就是两家人热热闹闹吃火锅。可参加完上海同事的婚礼,我整个人都懵了。新娘家陪嫁了静安区的房子和特斯拉,双方家长在酒桌上讨论的不是彩礼,而是怎么合理分配婚后家务。更让我吃惊的是,隔壁桌的医生夫妻说他们选择丁克,理由居然是"养孩子的时间成本够读三个博士学位"。重庆的七大姑八大姨要是听见这话,估计能当场晕过去。
上海人花钱的方式简直像在做数学题。楼下张阿姨买菜能对比五个APP的价格差,可转身就花半个月退休金买条真丝围巾。问她为啥这么拼,她边熨围巾边说:"小囡不懂,这是老字号师傅一针一线缝的呀!"还有次看见两个阿姨为块奶油小方争起来,一个说国际饭店的最正宗,另一个非要强调凯司令的才够酥。我在旁边看得直咽口水,心想这哪是买点心,分明是在搞学术辩论!
展开剩余55%最让我服气的是上海人处理问题的态度。有次小区物业想涨停车费,王爷爷直接抱着文件箱去开会,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年来的缴费单和物价局文件。他说话慢条斯理,但每句都像计算器算过似的:"2015年标准是...2020年CPI涨幅...按这个公式..."看得我偷偷给家里打电话:"爸!咱家上次维权你光知道拍桌子!"
现在我在上海住了两年,不知不觉也染上些"毛病"。煮咖啡要量水温,倒垃圾要分五类,连擦桌子都得顺着木纹方向。上周回重庆吃火锅,居然下意识问服务员要消毒湿巾,被兄弟笑话"被上海人同化了"。但你说奇怪不奇怪,这种"斤斤计较"的生活,反而让人更踏实了。就像我房东说的:"日子不是过给别人看的,自己心里清爽最重要。"
想想真有意思,以前觉得上海人矫情,现在倒觉得他们活得很明白。你说这是不是就像吃火锅,有人喜欢红汤翻滚的热闹,也有人偏爱清汤慢炖的讲究?反正我现在是知道了,能用毛笔给你写指路条的阿婆,和为你多抓把香菜的山城老板娘,其实都是同一种温柔。你们说,要是把重庆的直爽和上海的精细掺在一起,会不会调出种新味道?
发布于:四川省天猫配资,顶益所配资,正规的股票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