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说冯德莱恩这位“欧洲女强人”,最近的日子可真不好过。她刚从美国回来,手里攥着一份跟特朗普谈妥的贸易协议,本以为能长舒一口气,没成想,屁股还没坐热,家里的“顶梁柱”就差点把桌子给掀了。
这到底是份什么样的协议,能让一向“团结”的欧盟内部闹得这么不可开交?
简单来说,冯德莱恩答应了美国人,以后欧盟大部分商品卖到美国,都得交 15%的关税。作为交换呢?也不是没有,但这个交换代价有点大得离谱。欧盟得反过来,向美国进行一笔高达 1.35万亿美元 的巨额投资和采购。
这协议一公布,整个欧洲瞬间就炸了锅。
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是个直性子,说话向来不留情面。他直接在公开场合开炮,说 “特朗普这是把冯德莱恩当早餐给吃了”。这话糙理不糙,画面感一下就出来了。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也委婉地表示,对这个协议,实在“没什么热情”。
如果说这些还只是开胃小菜,那法德两国的反应,才真正是把冯德莱恩架在了火上烤。
要知道,法国和德国,那可是欧盟的发动机,是压舱石。他们俩的态度,基本上就决定了欧盟的方向。结果呢?
法国总理巴约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,称协议达成的这天,是 “欧洲黑暗的一天”。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分歧了,这是在指责这份协议是对欧洲精神的背叛,是“欧洲的屈服”。
德国那边更是毫不客气。德国政府和工业界异口同声,说这个协议是个 “三方共损” 的玩意儿。意思是,不但德国经济要遭殃,整个欧洲经济要跟着倒霉,就连美国经济,长远看也占不到便宜。德国右翼政党的领导人魏德尔,更是把话挑明了,说这就是 “对欧洲响亮的一记耳光”。
这下好了,冯德莱恩辛辛苦苦从美国带回来的“成果”,转眼就成了“罪证”。似乎所有的责任,都要她一个人来扛。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本该在关键时刻力挺她的大哥,非但没站出来,反倒是在她背后狠狠踩了一脚。
看到这里,你可能会觉得奇怪,冯德莱恩怎么就这么想不开,去签了这么一份明显不平等的条约呢?
这事儿啊,还得从她去美国之前说起。
其实,在飞往苏格兰见特朗普之前,冯德莱恩的第一站,是中国。她当时心里打着个小算盘,想拉上中国,一起组个局,共同对抗美国的关税大棒。这个想法本身没什么问题,但坏就坏在她提的要求太离谱了。
她明里暗里地告诉中方,希望中国能改变能源策略,不要再从俄罗斯购买能源。
能源安全是什么?那是一个国家的命脉,是关系到未来几十年国运的核心利益。中国的能源布局,是经过了多少年深思熟虑、精心规划才形成的,怎么可能因为你冯德莱恩一句话,就全盘推翻?
更何况,中国本身就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去面对美国的压力,有没有欧盟的协同,对大局影响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大。
结果可想而知,冯德莱恩的中国行,除了拿到一份不痛不痒的气候合作文件,其他的战略目标一个也没实现。可以说,她是 “灰溜溜地” 离开了。
也许正是因为在中国这边碰了一鼻子灰,心里窝着火,让她在接下来的美欧谈判中,失去了平常心。急于向外界证明自己,急于找到一个“突破口”,结果就一头扎进了特朗普早就挖好的坑里。
她可能以为,接受15%的关税,总比被特朗普威胁要加到30%强。这是一种典型的“比烂思维”。
最有意思的一幕,就在欧洲内部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上演了。
就在欧洲的眼皮子底下,瑞典的斯德哥尔摩,中美两国的新一轮经贸谈判,悄然开始了。这个地点的选择,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。像不像在家门口摆了个擂台,现场给欧洲人上一课,告诉他们什么才叫真正的“谈判”。
谈了几天,一个让很多人感到意外,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消息传了出来:中美双方同意,将对等关税的休战期,再次延长90天。
为什么说意外?因为就在不久前,特朗普还亲自放话,说对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税宽限期,不会再延长了。言下之意,到期就加税,没得商量。
可唯独对中国,他松口了。
这就是实力和自信换来的结果。这些年来,中国的策略一直非常清晰:你打你的,我打我的。你加多少关税,我就跟多少,绝不含糊。你限制我的芯片,我就在我的优势领域,比如 稀土,让你感受到切肤之痛。
这种针锋相对的斗争,每一招都扎扎实实地打在了美国的痛点上。只有把对手打疼了,他才会真正地正视你,把你当成一个平等的对手,才有可能坐下来好好谈。妥协和退让,是换不来尊重的。
可惜,欧盟还是太“软”了。他们总是在“欧美同盟”这个虚幻的大家庭概念里自我感动,却忘了在特朗普的字典里,“盟友”这两个字,很多时候就是用来收割的。
当然,肯定会有人说,延长90天,不还是没解决根本问题吗?美国对中国加征的关税税率,整体上还是比给欧盟和日本的15%要高啊。
这话没错。但我们要明白一个基本事实:美国对华贸易战的初衷,不仅仅是捞好处,更深层次的目的,是要 打压中国的发展势头。所以,指望美国能把对华关税降到和盟友一个水平,那是不现实的。
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只要能稳住当前的局面,不让贸易战继续升级,对中国来说,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阶段性成果。这说明,美方在谈判桌上,并没有足够的好牌可以打,否则以特朗普的性格,绝不会轻易同意延期。
这次在瑞典的谈判,就像一记无声的耳光,反手打在了那些嘲笑中国“战狼外交”的欧洲政客脸上。它清清楚楚地告诉世界:尊严,是在谈判桌上打出来的,不是靠祈求得来的。
回头再看欧洲,现在是一地鸡毛。面对这份“耻辱”的协议,法德等国就算心里再不爽,恐怕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。毕竟,协议是欧盟委员会主席签的,现在反悔,不仅会让欧盟的国际信誉扫地,还会面临美国更疯狂的报复。
这些经济上的损失,平摊到欧盟27个成员国身上,或许还能承受。但这次事件带来的深远影响,远远不止金钱。
它让全世界都看得更清楚了,在全球格局这张大棋盘上,真正有资格坐在桌子边上执棋对弈的玩家,只有中美两国。而欧盟,尽管经济体量巨大,但在政治和战略层面,还远远没有形成一个统一、强大的独立意志。
冯德莱恩女士或许会成为那个“扛下所有”的悲情角色,但她背后的,是整个欧洲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迷茫与挣扎。当她选择在中国面前强硬,在美国面前妥协的那一刻,这个结局,或许就已经注定了。
天猫配资,顶益所配资,正规的股票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